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歷史耶穌的探索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教會有史以來一致肯定的是,基督既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祂與我們有同質的人性,也有與上帝同質的良善。歷史耶穌的探索是試圖採用歷史而非宗教的方法來建構一個可被學術驗證的耶穌傳記。這探索運動分成幾個階段,至今依然在學者當中持續,例如耶穌研究會(Jesus Seminar)[1]
第一世紀時,一些在基督教信仰圈外的批評家下結論說,歷史上的根據真的不足,甚至對於認為基督是否曾經存在過,都顯得證據不足,或者說,至少有非常微量的歷史根據可以建構對祂的觀點。考慮這些批評家的結論時,我們必須先考慮當時特殊的環境可能會使他們作出被誤導的結論。[2]
猶大地區在羅馬帝國中是一個地位相當低下的省分。羅馬歷史家傾向在他們的著作中試圖鑽研出一些命題。他們多從歷史中鑽研出哲學的原則,想要從生命中汲取偉大的倫理或哲學的原則。在此前提下,猶太人中間所發生的事情根本微不足道。並且當耶路撒冷在西元七十年被擄掠時,許多猶太人的記錄都被摧毀了。
然而我相信福音書是可靠的記載、並確實地記錄了史實,並非信心的一大跳躍。特別是當我們考慮到一個事實:這些福音書是在幾位親眼目睹這些事件的見證人在世的時候就記載下來的,我相信其中也包含了約翰福音。並且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福音書中的記載曾因為事實不正確而被拒絕接受。事實上,所有的證據指出了另一條路:這些記載獲得完全的接納,是正確的記載。[2]
對於歷史上的耶穌的首度探索(The First Quest)
依照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原始的定義,這個探索開始於十八世紀的Hermann Samuel Reimarus(1694-1768),直到十九世紀的William Wrede(1859-1906)[3][4]這一時期的新約學者主要都是德國人,他們主導了整個十九世紀。這些著作都試圖以不同的程度與層面,從聖經批判學所成就的災難灰燼中重建耶穌這位人物的形象。依據這些殘骸,需要探索的問題就變成了:「耶穌這位人物到底看起來是怎麼樣的?」[2]
整個運動在史懷哲寫作了《探索歷史上的耶穌》[5]一書時便告停止。同時卡爾‧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與魯道夫‧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1884-1976)也聲明與這個探索斷絕關係。[6]史懷哲留意到的是,在許多撰寫耶穌生平書籍的作者本身,與其對於耶穌之形象的描述,此兩者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處。顯然耶穌和他們一樣,甚少相信神蹟。耶穌幾乎與十九世紀學術界中的理性主義學者無法區別。因此史懷哲作出以下這個有名的觀察。「這些作者全都向下望進人類歷史的深井,見到了井底反照出他們自己的面容。」(A man looking down a deep well and seeing his own reflection at the bottom.)這本書是這整個運動發展的總結記錄,也是該運動的休止符。[2]
十九世紀初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的Soren Kierkegaard也對整個探索就拋出了這樣的質疑:「身為在地上的人類,無法用有限的歷史容量來證明無所不在的上帝。縱然如此豐富的歷史知識之下,耶穌基督也只能落的被消滅。」(It is infinitely beyond historys capacity to demonstrate that God, the omnipresent One, lived here on earth as an individual human being. History can indeed richly communicate knowledge, but such knowledge annihilates Jesus Christ.)[7]這項首度對歷史的耶穌的探索最後便以一種自由化、人道主義的形象作為結束然。[2]
無探索時期(The Period of “No Quest”)
這段時期從史懷哲的評論直到1953Ernst Kasemann(1906-1998)的演講,「The Problem of the Historical Jesus.[8]為止。在這時期最突顯的人物就是魯道夫.布特曼,他強調信仰不要建立在歷史証據的安全感之上[9]。布特曼和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都認為,若基督教的真理內容牢牢地繫在一段可以被摧毀的歷史記錄上,基督教的信仰可能會遭受到的損失。因此他們就以消除這歷史上的基礎,來保護基督教信仰的意義。[2]所以布特曼出名之處就在他提倡的「化除神話」(Demythologizing)釋經,認為新約作者是用古老的、神話性的世界觀記述事物,所以歷史裡的耶穌所行之神蹟或含有神話性的言語在今天必須重新詮釋,以乎合今日科學化的世界觀。[9]因此在他很有名的話裡面有這麼一句:「我們這些運用電力、現代外科醫學和無線電的人,也就是具有現代世界觀的人,無法相信神蹟。」(It is impossible to use electric light and the wireless and to avail ourselves of modern medical and surgical discover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believe in the New Testament world of spirits and miracles.)[10]
布特曼強調:「對現代的人來說,神話性的世界概念、末世論的概念、拯救者和被救者的概念,都已過去和失效……我們必須追問,在神話的掩蓋下……是否會有更深的意義。假如有的話,那末就讓我們放棄那神話性的概念,因為我們想保存其更深的意義。」[11]同時他也認為:「我們現在幾乎不能知道任何有關耶穌的生平和性格。因為早期基督徒的資料對此無興趣,又或這些資料過於零碎,只是傳說。」[12]
布特曼所作的就是去除那些實際上是真實的事實,他不相信基督的先存性、道成肉身、神蹟、十字架的救贖、復活、升天以及第二次再臨等教義。他看待這些教義的方法是,這些事情都會重新發生在每一位信徒的生命裡,因為基督己經進入信徒的生命中。他也刪去了耶穌大部分的言論,目的是要削弱相信「信仰有歷史基礎」的每一個層面。有一位學者的觀察是,布特曼寫了這一整本關於耶穌的書,不是要建立相信耶穌的歷史基礎,而是要確保沒有任何人可以擁有任何歷史的基礎去相信祂。布特曼相當靠近無神論存在主義者,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對歷史上的耶穌第二度的探索(Second Quest)
第二度的對歷史上的耶穌的探索,規模一點也不大、一點也不重要,發生在一群跟隨布特曼的人當中。這可算是對第一次歷史上的耶穌的探索的反饋。[2]這其中最主要的兩人是Robert W. Funk (1926-2005)Ernst Kasemann (1906-1998)
這一波發生在1950年代。FunkKasemann開始對布特曼所作的事情感到非常緊張。如果歷史上的耶穌不能定義信仰上的基督,絕對沒辦法說明信仰上的基督是何種樣子。因此他們嘗試,大約有十二位學者一起寫的一本非常小的書,他們嘗試將多一點點的歷史根基插入他們的基督論當中。[2]
對於歷史上的耶穌的第三度探索-耶穌研討會Jesus Seminar(Third Quest)
在一九五○、六○年代對於歷史上的耶穌的第二度探索之後,我們就來到了對於歷史上的耶穌的第三度探索。1993Robert W. Funk將「耶穌研討會」(Jesus Seminar)[13]內容收集、編纂起來,出了一本書叫做《五本福音書:耶穌實際上說過什麼話?》[14]。耶穌研討會只是布特曼的一項延伸、卻沒有布特曼的一些親近跟隨者那樣的緊張感,好比Funk Kasemann。他們所作的,就是透過一種我認為是相當專斷的框架來紐曲耶穌的話。[2]
耶穌研究會的研究與一般基督教信仰大不相同,他們否認聖經中超自然的論述。用史實的方法去決定耶穌可能或不可能說過或作過的事情,目的是要建立福音書的記載,看哪些是真確的,而哪些不是。他們用了四種顏色,將福音書中敘事的部份用不同的顏色標示起來。這些顏色將耶穌說過的任何事情,分別根據可能性與不可能性的不同程度標示出來。最後的結果是,只有十五處的談話被視為是耶穌說過的話。他們的意圖不只是要剔除那些不真確的部分,並且還要開啟關於正典的議題。因此這本書炒熱了世俗的論壇,帶來不小的衝擊,因為這當然算是醜聞而世俗論壇是靠醜聞存活的。那些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在試圖將一切、或說幾乎一切基督確實說過哪些話的跡象除去時,竟然顯得那麼熱切。因此這便令世俗論壇感到著迷。[2]
所謂的「第五本福音書」,就是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15]。雖然「耶穌研討會」將之列?值得信賴且有關耶穌傳道訓義的「第五福音」。可是到最後,我們得到的是五本福音書,卻沒有了基督。
結論[2]
關於歷史上的耶穌的首度探索,實際上大多數只發生在基督教的自由派當中。美國的新正統主義神學家理查‧尼布爾(H. Richard Niebuhr, 1894-1962)曾經評論這種信仰:「一位沒有憤怒的上帝,將沒有罪的人類,透過那位沒有十字架的耶穌,帶進沒有審判的天國。」[16]
在歐洲,差不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九一四至一八年,在美國大約是在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這兩個社會經歷了人類的危機。其中一個是戰爭,另外一個是恐佈的失業與受苦等等。當時的情況對於基督教自由派是一項重擊,因為他們沒有關於罪、關於上帝的審判等教義。他們所想的是保護基督教信仰的方式是將其帶出歷史研究的範疇,因為在過去對於歷史的耶穌的首度探索中,己經帶來很大的災難。因此他們試圖將其帶出來,他們努力地主張說,要緊的事情不是歷史的耶穌,而是信仰的基督。
如果歷史的耶穌不能定義誰是信仰的基督,那麼信仰的基督就可能成為任何人了。而我們是罪人,總是會一致地依照我們自己的形象塑造信仰的基督的樣子。因此,耶穌研討會全都向下望進人類歷史的深井,見到了井底反照出他們自己的面容。基督教自由派最後是以困難的結局告終。
在過去的這幾十年當中,希臘羅馬的歷史家愈來愈有信心,相信他們有辦法將這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蹟片段全部蒐集起來。然而在同時間,新約聖經學者卻愈來愈悲觀,認為他們無法將這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蹟輯成一份記錄。現在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拿奧古斯都大帝(凱撒)為例,關於他有四份文字記錄。四份記錄在細節方面的分歧很大,可是羅馬歷史家仍然認為他們己經蒐集到他一生精華的所有片段。現在,我們這裡有四本福音書,跟凱撒的例子比較起來,寫作的時間沒有晚多少,並且是在事件發生的同時代寫下來的,而且各福音書彼此的吻合度達到令人驚異的程度,其寫作的時間是還有親身目睹的見證人在世,他們是有辦法駁斥或反對那些記錄的。因此,如果各位將這個議題拿出神學的領域,放到一般人從事歷史研究的領域中,你就會獲得跟耶穌研討會所作的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我們難道不是處在某種危險中,容許學術界佔據基督教信仰的歷史基礎?接著,基督教信仰就變成心理學的範疇,或者是在傳福音時變成一種良好的建議?今日的問題,我想是因為我們活在一個注重治療的文化當中,因此關於醫治的比喻主導著文化,其假設是,我們可以找到自我,而自我的裡面就包含了醫治的機制,正如身體擁有醫治的機制一樣。我們若放棄基督教信仰的歷史基礎,只是讓我們自己身陷危險罷了。因為我們放棄了能定義基督教信仰內涵的東西。20110114


[1] 耶穌研究會是一個以聖經批判為基礎的非宗教性學術研究團體,是一個由二百位學者在1985年組成,由已故的Robert Funk John Dominic Crossan 兩位聖經學者創立,由Westar Institute贊助。Online:
http://www.westarinstitute.org/Fellows/fellows.html
[2] 華神系統神學()(2010)網路課程,第六課歷史上的耶穌,由美國波士頓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所錄製的,授課的老師是David Falconer Wells
[3] Witherington III, Ben (1995), The Jesus Quest: The Third Search for the Jew of Nazareth,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pp. 9–10, ISBN 0830818618
[4] Boyd, Gregory A. (1995), Cynic Sage or Son of God: Recovering the Real Jesus in an Age of Revisionist Replies, Wheaton, IL: Victor Books/SP Publications, p. 36, ISBN 1564764486
[5]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A Critical Study Of Its Progress From Reimarus To Wrede, (German, 1906). English edition, translated by William Montgomery, A. & C. Black, London 1910, 1911. Augsburg Fortress Publishers, 2001 edition: ISBN 0800632885. Online:  http://www.earlychristianwritings.com/schweitzer/
[6] "Historical Jesus, Quest of the." Cross, F. L.,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7] Soren Kierkegaard (2005) (PDF), Provocations – Spiritual Writings of Soren Kierkegaard, Rifton, NY: Plough/Orbis, p. 69
[8] Witherington III, Ben (1995), The Jesus Quest: The Third Search for the Jew of Nazareth,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p. 11, ISBN 0830818618
[9] 張國棟及文見歡,為何會有歷史耶穌的問題出現?,網上中文基督教資源中心,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074.htm,瀏覽日期為2011-1-12
[10] Karl Barth, Church Dogmatics Volume III.2: The Doctrine of Creation, Part 2. T&T Clark, 1960, ISBN 0-567-090329, P447.
[11] 布特曼(Bultmann, Rudolf.) (1975) 《耶穌基督與神話-- "系統神學" (蔡美珠譯)台北:水牛 p.23.
[12] Bultmann, Rudolf (1987), ‘Jesus and the Word’ in Roger A. Johnson (ed), Rudolf Bultmann : Interpreting Faith for the Modern Era, London : Collins. P.94-5.
[13] http://www.westarinstitute.org/index.html
[14] The Five Gospels: What Did Jesus Really Say? The Search for the Authentic Words of Jesus (1993) Polebridge Press (Macmillan), ISBN 0-02-541949-8
[15] The Fifth Gospel, Patterson, Robinson, Bethge, 1998
[16] H. Richard Niebuhr, The Kingdom of God in America (New York,1959)P.1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