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哥林多前後書(一)

不讓教會和世界脫節,不讓世界進入教會

基督徒必須要學習如何和不同背景的人相處教會最大的兩個爭戰就是,不讓教會和世界脫節,不讓世界進入教會。保羅第一次去哥林多,待了18個月。離開後聽到壞消息,就匆匆地寫了第一封信去糾正他們後來革來氏一家人來到以弗所,他們說保羅的第一封信帶來強烈的反彈也許哥林多後書六到七章是這封信中的一部分。另外,還有三個人帶來信想瞭解屬的恩賜結婚和離婚的事,於是保羅就寫了第二封信,也就是哥林多前書而這封書信回答了信上的許多問題,也談到革來氏家的人,帶來的壞消息。因此讀哥林多前書,必須要會分辨保羅在回答問題,還是在談他所聽到的壞消息第三封信後來遺失了,不過哥林多後書十到十三章,可能是這封信的內容。後來提多解決問題,所以保羅很高興就寫了第四封信,這封信就是哥林多後書然後保羅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去愉快探訪他們
林前的焦點,是談會友該有的行為舉止,但林後則在談傳道人該有的行為舉止哥林多前書像是個三明治,外面是釘十架和復活中間的部分保羅需要處理兩件事壞消息包括會友分門結黨淫亂的罪會友上法院互告興起拜偶像的風氣男女之間的關係,尤其是男女在教會之中的角色,還有人領聖餐的時候喝醉酒他們也是在信上問到結婚和離婚的事,還有再婚聖經沒有說離婚是犯罪,卻提到再婚是犯罪,這個差別很重要。同時也問到拜偶像的食物該不該吃的問題
保羅感謝神賜給哥林多教會多的恩賜,但是恩賜和肉體情感有可能會同時存在,這種情形就是有屬靈的恩賜,卻沒有聖靈的果子,以至於不能夠適當地發揮恩賜。而這些部分的經文很容易被誤解。比如男不近女倒好保羅接下來的話,顯然十分贊同婚姻,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哪裡是引述他們的話又比如女人在教會要閉口不言。但是保羅在信上鼓勵婦女在教會禱告、發預言詮釋和應用哥林多前書一定小心,否則可能引述了他們的話而非保羅的不過也有其他部分的經文倒是滿清楚的
我們應該要找出保羅的原則,然後應用在自己的情況下耶穌洗門徒的腳,是因為他們的腳很髒他也是在教導基督徒,用謙卑的態度彼此服事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耶穌的本意不是叫人舉行洗腳儀式女人該不該戴帽子,根本的原則是男女在基督裏有別上帝造男造女,男女彼此需要互相不同,是互補的在上帝眼中有同等的價值、尊嚴和地位,但是男女有不同的,角色、責任和作用。正確的應用要在身體和屬靈兩方面上,接受這個做頭的基本原則,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好叫人知道我們是屬神的男女。--大衛.鮑森新約綜覽:哥林多前後書(一)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摩西五經總論

他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日間在雲柱裡,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申 1:33


摩西五經不論是直接的頒佈律法,或是間接的敘述歷史,甚至那些枯橾的族譜和獻祭條例,在在都顯出上帝的作為和引導。上帝將祂自己啟示給摩西和以色列百姓,引導他們過一個蒙上帝喜悅和祝福的生活,這就是摩西五經的主旨。
創世記講開始,包括萬物的起源,最後一章、最後一節提到約瑟停屍在埃及,而約瑟臨死前曾經吩咐子孫們要把他的屍體帶出埃及。出埃及記講救贖,末了提到上帝用雲柱、火柱引導以色列人。利未記講敬拜,民數記講曠野飄流,記載了大量的律法和禮儀規條,但在結尾仍顯出變動,民數記的結尾就更加接近應許之地了。申命記則是預備進入應許之地,是向前瞻望。最後記載摩西死了,但有約書亞接續下去。
猶太人的「妥拉」翻成英文變成「律法」。其實「妥拉」更重要的意思是「引導」、「教導」,這讓我們想起上帝的保守,帶領和指引。它是活潑的、動態的。其實摩西五經真正的指向是指到耶穌基督。上帝在耶穌身上成就了最大的事,祂對人類的心意和指引在耶穌身上表現得最為透澈。因著耶穌,人與上帝復和,恢復溝通,也因著耶穌,人與人能夠以愛相對待。
猶太正典分為律法書(亦即摩西五經)、先知書和聖卷三部份,其中以摩西五經為最重要,其他經典都不能跟它牴觸。摩西五經也是猶太人生活的最高準則。到耶穌的時代,我們仍可見到摩西律法主宰以色列人的生活。當文士和法利賽人捉拿淫婦要來質難耶穌時,他們說:「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8:5)他們的意思是抬出摩西律法的權威。耶穌指出他們的錯誤在於誤用摩西律法,來定別人的罪,卻一點也不反省自己的罪,所以他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結果他們就從老到少一個個開溜了。
今天我們作為上帝的兒女,仔細研讀這五卷書,一樣可以認識上帝和祂的作為,領受祂在我們生活中的引領。--聖經綜覽班 梁望惠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雅歌



希伯來思想中,只有一個神,祂造了身體和靈魂,如果良善的上帝,創造了物質的世界,那麼物質的東西就是好的。男女都是上帝造的,祂要男女能夠墜入愛河,能夠結合成為夫婦雅歌這卷書,重點只是在肯定男女之間的愛,雅歌也是一個比喻。
寓言是虛構的故事,背後有隱藏的含意,但比喻是用事實來說明,另外一個相像的事實。雅歌說的男女之間的愛,很像上帝和人之間的愛聖經說:你和上帝的關係,可以像男女之間的愛,你可以對上帝說:我心愛的人屬我,我也屬我心愛的人。
學者對這卷書的情節,看法差異非常地大有一些學者說:情節牽涉到三個人,裏面的關係是三角戀愛,但我不認為如此。這整卷書從頭到尾是一首純潔、單純的情歌,所以我們必須回到,只有兩個人的情節
兩個理由解釋這卷書為什麼會放在聖經上
第一我們信仰的中心,其實是一個很私人的關係。如果你沒有這個私人的關係,就錯過了最重要的部分並不是上教會、讀聖經或支持宣教士就算是基督徒,要和上帝相愛才算是基督徒整本聖經都是用男女關係,來形容上帝和人的關係在上帝和以色列的關係中,上帝是丈夫,以色列是妻子,上帝追求以色列,在西乃山上娶她,跟她進入婚約,當以色列去找別神的時候,就成了淫婦來到新約聖經時,基督說:我是新郎,我在找新娘在聖經的最後一頁,新娘渴望新郎快來,新娘說:請你快來她已經準備好了,穿上白衣,也就是公義袍
我們和上帝之間,並不是情慾的關係,而是情感的關係當初彼得在庭院中的一炭火前不認主,彼得見到炭火,回想起來,當下耶穌講的是:我只要確定一件事就行了,你愛我嗎?耶穌不會問你去過教會幾次,或這禮拜讀幾章聖經,祂要問的是:你愛我嗎?這是一個愛情故事,愛才是最重要的,連律法的總結都麼說你要盡心、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並且要愛人如己。
第二,你和耶穌的關係不僅是私人的,也是公開的大多數人愛耶穌是因為,把耶穌看成他們的牧羊人,主與他們同在,帶他們走過死蔭的幽谷,主也會帶領他們到可安歇的水邊和青草地,你愛上耶穌這位牧羊人,祂照顧你這隻羊過了一段時間後,你會突然發現祂是你的王,祂是萬王之王,你是祂的新娘,你即將成為皇后,和祂一同作王,你將會變成公眾人物,你有了額外的責任可是有的時候這個責任很重如果可以私底下跟主保持關係,這樣就不用面對很多討厭的事,不用一直被批評,被注意。我們在基督裡的職責不光是和耶穌有親密的私人關係,還要盡到公開場合之下合宜關係這個責任這是雅歌一個重要的信息,你可以搭配詩篇四十五篇來讀,那正是我們的呼召。--大衛.鮑森舊約綜覽:雅歌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舊約是如何編排的

原先經典的保存是分卷存放,當後期「書」的形成出現時,各卷先後次序才需要固定。


舊約是以希伯來文寫成的,只有部份被擄時的作品用亞蘭文來寫,寫作的過程前後約經過一千年(1400 B.C.-400 B.C.),由三十多人執筆。原先經典的保存是分卷存放,當後期「書」的形成出現時,各卷先後次序才需要固定。至於各卷作者是誰,什麼時候寫的,如何傳遞,如何收藏,舊約本身提的很少,我們所知也非常有限,只能根據一些零碎的資料來加以推測。
舊約三十九卷,再加上新約廿七卷,聖經總共有六十六卷。 巴斯德將舊約分為三部份:
  1. 歷史書:從創世記一直到以斯帖記,又可分為三部份:
    1. 律法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2. 被擄前歷史: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
    3. 被擄後歷史: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
  2. 經驗的書: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到雅歌書,都是描寫個人內心經驗的書。這五卷屬於詩歌與智慧文學。
  3. 先知書:從以賽亞到最後的瑪拉基書,分成三部份:
    1. 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這是因為一般說來其篇幅都比較長的緣故。不過但以理書是否屬於先知書,學者們有許多的討論,可能歸為啟示文學還更恰當。
    2. 被擄前先知: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
    3. 被擄後的先知:舊約的最後三卷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它和前面九卷合稱為小先知書。先知書分大小,只是就篇幅而言,不是那個先知比較重要,那個先知比較不重要。
猶太人把舊約分成三部份,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其各卷的編排順序和我們現有的舊約略有不同。我們將依猶太人原先的分法來探討舊約如何寫成:
  1. 律法書,亦即摩西五經。
  2. 先知書:猶太人把出自先知手筆的,不論其性質是歷史或預言或宣告,都稱為先知書。此又分為:
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
後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及小先知書。
先知書有的是由先知自己執筆,有的由門徒加以搜集,有的則由書記代筆,完成時代約在800-600B.C.。但這些書卷由於戰爭四散或遺失,尼希米後來加以搜集存放在他所建立的圖書館中。
  1. 聖卷:除了律法書和先知書之外,所有其他有價值的作品都歸於第三類聖卷。這些經卷有些出於君王,像大衛、所羅門,有些出於官長,像尼希米。
次經是沒有收錄在正典裡,卻和正典各書卷一樣,在公元前第二、三世紀至公元後第一、二世紀流傳的書卷。這些書卷有些在亞歷山大寫成,有些則在巴勒斯坦或米所波大米。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以下十二卷:多比傳、猶滴傳、所羅門智訓、巴錄書、耶利米書信、瑪喀比書()()、但以理補篇、以斯帖補篇、傳道經(西拉之子智訓)、瑪喀比書()()、以斯拉書()()、瑪拿西禱詞。這些書卷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翻譯時都有收錄進去,早期基督教會也視其為有價值的作品。至於它們是否應該列入正典,基督教會一直沒有明確的態度,一直到第十六世紀,宗教改革者才正式地將它們排除。
加爾文認為既然上帝的聖言是交託給猶太人的(羅馬書3:2),而猶太人的正典並沒有這些書卷,它們就不應該列入聖經正典。天主教會則很快地在天特會議表示,除了瑪喀比書()()、以斯拉書()()、瑪拿西禱詞之外,其他書卷都是正典,稱之為第二正典。 除了上述十二卷之外,其他還有一些流傳的書卷,基督教會稱之為偽經,天主教會卻稱之為次經。這些都沒有列在現有基督教的聖經之內,價值不能與正典相比,只能當作參考。-聖經綜覽班 梁望惠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撒母耳記(二)



我們可以從六個層面來讀聖經故事,一定要選對層面才行。第一、把它當作奇軼聞事來讀,是因為有趣所以才去讀。第二、從靈修的層面,希望在當中找到一些資訊可以適用在自己身上。讀聖經一定要看前後文,上帝有的時候會用一節經文來對我們說話,但是我們不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讀聖經故事的。第三、研讀聖經人物。聖經誠實地指出每一個人物的優缺點、成敗、功過、長短。第四是研讀以色列歷史,看它如何從一個家族變成民族,再變成國家最後變成王國。從十二支派各自獨立變成中央集權政府,國家的運就受到這個政府的特質影響。
第五、是起源於德國的批判法。批判法分成兩個層面,低等批判法想知道的是經文有沒有抄錯,確保聖經的真確性,聖經越準確越好高等批判法說即使找到了原文人還是可能會弄錯,認為應該刪掉聖經上蹟。這種高等批判法摧毀了人對聖經的信心。第六、是最正確的方法,叫做神學法。其實神學的意思是對上帝的看法,人人對上帝有自己的看法讀這些故事的時候要從中去認識上帝,上帝才是這些故事的主角我們需要問的是在這一切的事上上帝的用意是什麼﹖如何和的子民互動﹖的約如何實現﹖上帝是個活神大衛最喜歡稱為「永生神」。我們要知道上帝看中什麼,對人類的行為有什麼反應,讓我們可以從中明白的特質。不但要瞭解上帝的想法,還有瞭解的感覺讀聖經的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認識上帝,認識上帝的特質,怎樣才能討的喜悅,怎麼看你這個人。
自從上帝和亞伯拉罕和摩西立約後,這是第一次祂再度立約,他和大衛立約。當時大衛想為上帝建殿,可是上帝不讓大衛建殿,因為大衛的手流過人的血,可是大衛的兒子可以建殿,所羅門是和平的人上帝對大衛說﹕我會把你的兒子使如己出,我會管教他,但我會永遠愛他接下來神給他一個美好的應許,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一千年以後這個應實現了,他是守約的神。奇妙的是,約瑟和馬利亞都是大衛王的直系子孫,所以在法律或血脈上,耶穌都是大衛的子孫。他以「猶太人之王」的身份降生和受死,如今仍在全世界作王,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都賜給了大衛的這個子孫,將來有一天他要做世界之王這些資訊都是來自撒母耳記以及上帝和大衛立的約,我們的未來和這個約息息相關。--大衛.鮑森舊約綜覽:撒母耳記(二)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為什麼要讀舊約

  耶穌時代,他和使徒手邊的聖經只有舊約,沒有新約。 馬丁路德認為舊約是一本律法的書,它教導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相對的,新約是一本福音或恩典的書。加爾文認為新舊約其實是同一個約,都有永生的應許和白白的恩典,都需要有基督作為中保。艾羅特認為舊約的事件都在表明上帝的揀選和立約。凱瑟則認為「應許」才是舊約的中心思想。舒茲認為「上帝和人的關係以愛來維繫」才是新舊約一貫的啟示。上帝先愛我們,並要求我們以愛來回報,這是上帝在聖經裡所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不論新約或舊約,它所啟示的上帝都是既公義又慈愛。在舊約中我們看到上帝因為愛的緣故,揀選以色列人,把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家救贖出來,祂的愛存到永遠、永不改變。就是在這愛與救贖的前提,祂才要求以色列人守十誡。在新約裡,上帝的愛在耶穌受死這件事上達到最高峰。 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就是「上帝要我們全心愛祂,並愛人如已。」 這也是承受永生所當行的。惟有當上帝的愛深深地激勵我們,感動我們的時候,我們才能自然而然地以愛來回應上帝,以愛來接納周圍的人。
  讀聖經要注意上下文,體裁為詩歌或散文,及當時的歷史、地理背景。其次,上帝的啟示雖然有一貫性,郤是漸進的。我們必須注意其演變情形,不能執著於先前的啟示,而不顧後來更明顯或更完整的啟示。此外,要用清楚的經文來解釋不清楚的經文,不要用不清楚的經文來做強解、引伸。 有些讀經的難題,換個譯本來讀,就可迎刃而解。對照不同譯本來讀,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多瞭解經文原意。然而要知道聖經的解釋並非絕對,沒有對與錯之分,對照譯本,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瞭解一段經文。舊約有許多地方的確不容易暸解。對於一些困難的經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必強解。如有不明白之處,不妨作紀錄,留待日後可能慢慢就會豁然開朗。
  聖經裡相互輝映、印證的地方很多,新約引用舊約的地方也很多,採用經文彙編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相關的經節,更加明暸上帝的啟示。目前較完整的英文經文彙編是採用電腦編出來的New American Standard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有時串珠聖經亦能幫忙找到相關經節,但比較不完全。 註釋書、聖經手冊或啟導本可以提供我們關於該卷書或該段經文的時代背景,及各種不同的解釋。大部份的註釋書或啟導本都有其立場,但並非絕對。讀的時候最好能夠參考兩、三本,比較其異同,再自己做判斷。
  讀舊約時我們可以先看人的所作所為,再看上帝的對應,從這當中思想上帝的愛與公義。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上帝的指責很嚴厲,其實,上帝的指責也是以愛為基礎。有愛做基礎,就能得到平衡。應用舊約在生活中時要特別注意,舊約的時代背景跟我們很不一樣,當時社會的意識型態亦跟現代相差甚遠,不能直接引用。另外,舊約毫不避諱地記載人所行的惡,為的是教導人如何面對惡、避免惡,這些記載絕不能作為我們行惡的理由和藉口。
  聖經的寫作和傳遞有聖靈參與其內,我們讀聖經時一樣需要聖靈的指引。因此在每次開始讀聖經之前,最好能夠先作個禱告,求聖靈幫助。如此比較容易聽到上帝要對我們說的話而有所感動。聖經的權威其實是建立在基督徒共同體驗到聖靈的內在明證。-聖經綜覽班 梁望惠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撒母耳記(一)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b)

從亞伯拉罕到大衛,有一千年的時間,撒母耳記上下這兩卷書涵蓋最後的150年,其中大衛作王時是高峰期大衛死後,一切開始走下坡,500年間失去了一切撒母耳最後一治理以色列的先知,也是最後一士師以色列經過了四段500年時期1.族長,像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2.先知,從摩西一直到撒母耳3.君王,從掃羅一直到西底家4.祭司,從約書亞到亞拿和該亞法其實他們需要的領導人物必須是先知、祭司、君王,永恆的父,和平君王,這樣的領導人物直到耶穌來了才出現以色列的第一個王掃羅,是人所選出來的王,其實並不是上帝的人選大衛是主角
上帝垂聽了哈拿的禱告,賜給她一個兒子,哈拿奉獻撒母耳來事奉祂後來上帝呼召撒母耳來帶領以色列。當時以色列人抱著驕傲的心態,認為帶著約櫃同行,一定會打敗非利士人。結果以色列了敗仗,連約櫃也被搶撒母耳叫以色列人除掉家中的偶像後再度去攻打非利士人,這一次就打了勝仗他們每次悖逆上帝,都會有敵人來打敗他們,但是每一次他們悔改與上帝和好就能夠打敗敵人,把土地搶回來,重獲自由
百姓向撒母耳要求一個王,撒母耳很不高興,對上帝說:我就是他們的領袖啊!上帝說:你不是領袖,我才是領袖。撒母耳才認清自己的角色上帝叫他告訴百姓有君王的代價很高,但他們還是要。上帝說:好,就給他們一個王。於是百姓選出身高最高,最英俊的掃羅。但上帝說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掃羅不能忍受身邊的人表現過於傑出,大衛是能夠欣賞身邊有才華的人。掃羅也很沒有耐性有一次掃羅沒到撒母耳來獻祭自己去獻祭了。撒母耳對掃羅說:上帝叫你去打敗亞瑪力人以後要殺掉所有的人和牲畜。後來不但沒有做到,掃羅也沒有殺掉戰敗的亞甲王這時他就對掃羅說:順從勝從於獻祭,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
大衛是上帝所挑選的君王。大衛被帶進王宫裡主要是因為他會彈琴。也是一個優秀的戰士,用了五顆石子才甩第一顆就解決了非利士人歌利亞。後來約拿單幫助大衛逃命,跟他立約,堂堂的王子竟然讓位給這個牧童,這是很美的故事。大衛當初藏身在隱基底洞穴。有一次掃羅到洞穴裡解手,大衛只是偷偷地切掉他的衣襟並沒有殺他,這讓掃羅對追殺大衛暫時有了悔意。許多詩篇是大衛逃命期間寫的。大衛率領投靠他的人去做非利士人的傭兵,掃羅和約拿單聯手攻打非利士人時,上帝介入才沒有讓大衛和他的手下攻打以色列人,結果掃羅和約拿單不幸陣亡。
大衛攻下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個大王國,以色列到達了歷史的高峰。可是大衛拔示巴的事件上違背了十誡中的五誡,接下來的500年間,以色列失去上帝所賜的一切這件事在大衛心中藏了一年,讀詩篇三十二篇就知道罪惡感如何不斷地打擊他一年以後,先知拿單來大衛講了一個故事,大衛就寫下詩篇51篇懺悔詩。這件事的代價不但個人蒙羞,家庭破碎,百姓也對他不滿,一切就是這樣走下坡。--大衛.鮑森舊約綜覽:撒母耳()

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神的引導



「如何明白神的旨意」乃是一般信徒甚至教會領袖都常感困惑,或常要掙扎的問題。但如何才可以真正有把握地知道神的旨意?早在三千年前,所羅門已體驗到神的引導,是可以知道的。
作計劃的是人,但是在他實行計劃的每一步,都是靠耶和華去引導他。神不獨引導人去走他每一步的道路,聖經甚至說:「人的腳步均為耶和華所定。」人的生命,人的一生均掌管在神手中。人要得到神的引導,就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要專心仰賴信靠神。這包括:唸書、事業、工作安排、事奉、擇偶、子女管教、價值觀、人生觀等,都「認定」神,尊重他的意見。正所謂,好神之所好,惡神之所惡。因為答應與否,有能力實行計劃與否均在於神,所以我們應將所行的交託給他,使我們的計劃得以成就。
神用來引導祂兒女的方法如下。第一、他的話。一個對神說話,對神原則愈熟悉的門徒,便愈容易知道神的心意。因他的說話已表明了什麼是他所好,什麼是他所惡,什麼是公義,什麼是不義,什麼是真理,什麼是邪惡,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等等。第二、亦是神曾用來引導古人的方法,是搖簽。然而,在聖靈降臨以後,教會已不再用這方法去尋求神旨意了。第三、透過屬神的父母,透過他們的教訓法則,管教及勸戒。父母是愛子女的,他們不會害自己的兒女,所以作為子女的,特別在前途、擇偶等事上應徵求父母的意見。第四、是藉著「謀士」,所謂「一人計短,多人計長」。來到新約,神亦要我們在作決定之先,請教一些屬靈長者的意見。世人尚且認識到「謀士多人便安居」、「謀士眾多,人便得勝。」何況是屬神兒女呢?但要尋問別人之意見,我們必須有謙卑的心,肯聽人的勸教。
在我們找輔導時,我們應注意要找敬畏神、愛主的人,不要找不信、不順從神的人。要找正直人,不要找喜用旁門左道的人。要聽那些真正以建立人為大前題之輔導。然而我們要體認到有些深藏不露的虛懷若谷者,除非我們肯謙卑求教,否則不易使他說出心中的見證。找人輔導時我們必須有一概念,就是沒有任何人的聰明、智慧、謀略是可以與耶和華神相提並論的。所以我們必不能離開神的道。要留意找一些能誠實勸告我們的人輔導。在今天人文主義的影響下,一般人都愛聽「不指責、不批評」的話。但我們要聽神的勸告,抑隨波逐流呢?

l   《每日箴言--門徒的座右銘》,十七、神的引導,蘇穎智牧師。
l   http://xy.chinafuyin.cn/Books/PI_Commentary-Pro/gb/17.htm

傳道者:生之追尋



自有人類以來,每個時代的人所面臨的問題,雖然有輕重之分,但問題卻是大同小異,都是日光之下的事。傳道書就是在探討人生各樣的問題,得到的結論是在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只有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盡人的本份才是最重要。基督教在馬丁路德以前,都接受所羅門為傳道書的作者,路德本人亦同意。但也有學者反對所羅門王是傳道書作者。然而大部份的人都同意,傳道書的現有型式約在公元前兩百年左右完成。
讀傳道書不能孤立某一段,以為那就是作者的主張,而是要從整體的信息來看。本來,解釋聖經就不能斷章取義,尤其是傳道書的性質特殊,它所討論的事情具有累積性,若不全盤來讀,更容易造成誤解。舉例來說,傳道書的語調比較低沉,會給人有悲觀的感覺。其實,那是作者誠實地在面對人生各樣的問題,他在親眼看見社會不公義、又感覺人生無意義的謎團裡思索、追尋。他的思考是漸進的,最後得到的結論和悲觀主義相反,就是人若尊敬上帝、順服上帝,他就可以安心享受上帝為人今生所預備的福樂,並且能夠盼望那邪惡得審判、正義得伸張、賞罰分明的大日子。
至於有懷疑論者在傳道書裡找到根據,認為傳道者對今生的一切都抱持懷疑的態度,其實是他自己忽略了傳道者整體性的結論與信息;傳道者發現一切眾生百象的背後,都有上帝的手在管理。懷疑論者又根據傳道書3:19-20主張人死如燈滅一般,因而對死亡之後的生命有所懷疑。其實觀察上下文就可以發現,傳道者明白宣示,人的靈是往上升,上帝必審判義人。
人的慾望在達到以後還不能滿足,是因為人心原有預留給上帝的位子。除非人與永恒的上帝聯結,否則人心不能得到滿足與安息。因此人生在世應該敬畏上帝,遵守祂的誡命,因為末日有審判。要知足,盡情享受上帝的恩賜。世上的事物在人的一生當中,在某些時空情形之下,都有它暫時性的價值存在。我們可以追求,但要知足常樂;並且不要忘記在日光之下它們都會過去,只有當它與日光之上、永生的上帝發生關係,才有永恆的價值。受造物再怎樣美好,它都不能成為最終的追求目標。人必須要尋求上帝、敬畏上帝,服事上帝,才不會感到虛空。我們在世上追求許多東西都很好,不過要記得耶穌說過,「不可缺少的只有一件!」那就是親近主、認識主、跟隨主的腳步行,因為這就是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