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研讀要先找出經文原本的含義,再問這經文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麼意義。其次需要能分辨聖經中的常態與非常態。例如保羅信主是一個獨特的經歷,我們不應該把它看成現代人信主的模式。五旬節那天的大風和火舌,後來沒有再出現過了,但是方言再度出現很多次。如果只提及一次的事件,那可能不是一個常態。但如果發生不止一次,而且聖經他處經文有印證,比如用水施洗,那就是常態事件了。
使徒行傳銜接了福音書和書信,當中清楚地描述了,保羅的介紹、受洗的定義、受聖靈的洗、基督徒不需要受摩西的律法約束、教會是什麼等。另外同時談到進入天國的四扇屬靈之門:悔改轉離死行、信心、受洗,以及按手禱告領受聖靈。這也是今天重生得救的四個必要條件。
使徒行傳也是一卷宣教士手冊,以下幾點說明初代基督徒為什麼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把福音傳遍各地。1.差派使徒出去。新約聖經中談到五種使徒:a.耶穌,他是使徒中最大的。b.十二使徒,他們曾目睹耶穌復活,今天沒有這樣的使徒。c.保羅,第十三個使徒,如同產期未到就出生,今天無人能像他那樣寫經文。d.植堂先鋒,不在他人的根基上建造,他建立教會的時候,不是從別的教會偷羊來,而是自己帶領人信主,來成為教會會友。e.像以巴弗提那樣的人,被差派到羅馬,照顧保羅的生活起居。只要被差派出去執行任務這樣的基督徒就是使徒,所以使徒不是什麼特別的人物。
2.向關鍵城市傳福音。保羅他只到各省中最重要的城市。3.用對方明白的方式傳講福音,而不是一直引述經文。4.專心訓練門徒而不是呼召人決志,保羅竭力教導初信者認識上帝的國。5.出去植堂。要知道社會上還有許多弱勢的族群,連一間教會都沒有。6.設立長老來照顧其他人。才信主12個月的初信者就有資格當長老,因為長老的資格就是靈命比其他人成熟,教會必須學會培訓出長老。
做完這些之後使徒的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也許寫信或是親自拜訪來堅固他們,接著再去沒有教會的地方建立教會。使徒行傳前13章中聖靈被提到40次,耶穌的名字40次,
但是上帝被提及100次,所以初代教會的焦點正是上帝。我們不能把焦點單獨放在耶穌或聖靈身上,聖靈最終會帶我們去耶穌那,耶穌再帶我們到上帝那裏,所以我給這卷書名為「上帝籍使徒身上的聖靈透過耶穌的行動」。
上帝的國、耶穌的名、聖靈的能力,是使徒行傳的三個焦點、秘訣。我們需要在語言、行為和神跡這三個層面上,來為社會帶來影響。使徒行傳不斷挑戰我們回到這三件事上,這是效法初代教會作為最基本的三個必要條件。--大衛.鮑森(David
Pawson)新約綜覽-使徒行傳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