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詩篇:人心與上帝的對話



詩篇所陳述的對象是上帝,因此稱為「人心與上帝的對話」。詩篇中充滿了上帝的同在,希伯來文的舊約聖經,詩篇的卷名意思就是讚美。不論是在愁煩、苦難、快樂、犯罪、看到罪惡猖行…等各種時候,詩人都還能夠看到上帝的作為、上帝的引導、上帝的同在,難怪讀起它來叫人心裡得安慰、得力量,也叫人心振奮不已。詩篇可以說是信仰的精華所在呢!
詩篇共分為五卷,每卷均以頌榮作為結束。卷一多為大衛的詩,卷二、卷三搜集了亞薩和可拉後裔的詩,卷四、卷五則包括大衛、上行之詩等。卷一、卷四和卷五稱呼上帝的名最主要是用「雅威」(YHWH),和合本中文聖經譯成「耶和華」,現代中文譯本譯成「上主」;卷二則用「伊羅興」(Elohim),中文譯成「上帝」或「神」。至於卷三,前半(73-83)用「伊羅興」,後半(84-89 )用「雅威」。
詩篇三種分類方式。第一種是按主題或內容來分:義人的禱告悔罪詩讚美詩上行詩歷史詩彌賽亞詩字母詩等。此外尚有智慧詩、咒詛詩等等。第二種分類方式是按功能(文學型式)來分,並且探討產生這些詩的生活情境。大部份的詩都有它的禮儀背景,是以色列人在敬拜的場合使用的。這種分類為:讚美詩、登基詩、團體哀歌、王室詩、個人哀歌、個人感恩詩歌等。第三種分類方式,分為根源上帝、偏離根源、重新根源。詩篇所表達的信仰是以兩種重要的轉變為焦點;離開穩定的「根源上帝」,進入「偏離根源」的階段從「偏離根源」的情況進入「重新根源上帝」當中。
詩題就是詩前的小字,卜洛克把這些詩題歸為五類1.關於作者:表示這首詩的作者或起源。2.歷史背景:詩篇中有 14首和大衛的生平經歷有關。3.文學形式:描述該詩的文學特點,像詩、歌、訓誨、金詩、流離歌、禱告、讚美等等。4.禮儀用法:安息日的詩歌(92)紀念詩」(3870)稱謝詩(100)叫人學習(60)上行之詩(120-134)獻殿(30)5.音樂註解:表達這首詩的音樂背景或應該怎麼唱。
詩題是很早就存在的,但是它的意義不明顯。有些詩題應該屬於前一首詩的註腳,而非該首詩的詩題。
從本次開始,首先要對全本詩篇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再來要讀彌賽亞詩、智慧詩與歷史詩,最後讀咒詛詩、悔罪詩與讚美詩。
  • 原文(《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梁望惠):http://bible.fhl.net/isa/isa7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